新闻资讯

“古铜张”传承谱系及广发传承人名录
古铜张派系表
民国时期,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兴盛,尤以江苏苏州、山东潍坊、陕西西安、北京为代表的四个民间青铜修复流派最为著名。古董商人们称其复制的青铜器为“苏州造”、“潍县造”、“西安造”和“北京造”。
老北京青铜器修复行业的创始人,是一位清宫造办处的太监,姓于,外号“歪嘴于”。“当时的清宫造办处有八位巧匠手艺最高,人称清末‘八大怪’。‘八大怪’中修复古铜器的一怪就是‘歪嘴于’”。
歪嘴于
清朝末年,“歪嘴于”出了宫,在前门内的前府胡同庙内(今人民大会堂附近)开了个名为“万龙合”的作坊,专门修复古铜器。于师傅先后收了7个徒弟,其中一位叫张泰恩(1880-1958)。张泰恩在家中行七,在师傅门下也行七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张七”。
张泰恩
张泰恩生于光绪六年,13岁时进京拜于老为师。星移斗转,暑往寒来,十八年后的1911年,于师傅去世后,张泰恩继承了师傅的衣钵,将“万龙合”改名为“万隆和古铜局”,局址仍在前府胡同庙内,主要业务是为琉璃厂古玩商修复青铜器。后来,张泰恩将“万隆和”迁到东晓市,生意兴隆,大批古玩商前来修理青铜器。由于业务繁忙,张泰恩也开始招收徒弟。30年内,“万隆和”共收了11位徒弟,开创了北京“古铜张”青铜器修复业。
比较著名的有张文普、王德山等。张文普系张泰恩的亲侄子,人称“小古铜张”。王德山是张泰恩的另一位高徒,手艺超群,擅长根据不同国家客人的不同喜好,将其做成不同的“洋庄货”,于1989 年去世,终年80 岁。
王德山
第三代部分人物介绍
赵振茂,汉族,直隶(今河北)深县人,青铜器修复专家。1931年开始学习于铜器修复技术。1939年后从事青铜器等文物的修复工作。1952年后任故宫博物院修复厂技术员、技师,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,修复青铜器技艺精湛,并有较高的鉴定能力。著有《青铜器的修复》等。
赵振茂(中)给徒弟们讲述青铜器细节
高英(1916.3—1995.12),男,青铜器修复技术专家,北京人。长期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。建国后,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佐。1961年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,并任协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。五十年来一直从事古代文物特别是青铜器的修复工作,技艺精湛,在保持和发展我国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方面作出了贡献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撰有《古代青铜器的腐蚀性破坏》等论文。
张兰会,青铜器修复技术专家。直隶(今河北)冀县人。自幼从师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,建国后,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,后任修复技术组组长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一生从事古代文物特别是青铜器的修复工作,技艺高超。在保持和发展我国传统修复技术方面,作出了显著贡献。
刘增堃,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县燕家庄,青铜器修复专家。《国家宝藏》第二季中“四龙四凤铜案”由刘增堃、雷金明师徒修复。
贾玉波(1923.11.17-2000.2.10),河北省束鹿县人。1959年为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调入北京市美术公司从事文物修复工作,前后20年间参与为《中国通史》陈列修复、复制文物工作,修复了大量国宝如司母戊方鼎、大盂鼎、虢季子白盘、秦兵马俑、四羊方尊、越王勾践剑等,曾参与过修复河北满城汉墓、殷墟妇好墓、大葆台西汉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。
贾玉波在修复龙虎尊
王长青,字松山,1914年出生。1925年到1929年在私塾上学,之后便在北平(现北京市)古董店当学徒,入“恒兴德”号后拜王德山为师,学习青铜器、金银器、玉石、铜佛的制作及鎏金鎏银。1952年河南省博物馆(现河南博物院,当时省会在开封)正式成立文物修复室,王长青经人推荐到河南省博物馆专职做文物修复工作。
王长青和王琛父子是《国家宝藏》第一季中“云纹铜禁”的修复师。
王长青在修复云纹铜禁
第四代部分传承人风采
王有亮,北京南城人。1983年,从北京市鼓楼中学文物职业高中班毕业的王有亮被分配到故宫工作。当时19岁的他对“宫里”的气氛并不习惯,在当时铜器组的组长、师傅赵振茂先生的引导下,他慢慢找到了工作的乐趣,开始发现每个青铜器独特的美。
2016年,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在网上热播后,让王有亮成了受追捧的网红。
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
贾文忠,字闻钟,号铜斋,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,贾玉波之子。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大学文化,北京大学考古系“考古学与博物馆学”研究生班毕业。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文物局、首都博物馆。现为九三学社社员,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、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。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。《文物修复研究》期刊主编,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》期刊编委。2002年入选《中国文物报》中国文博界百位“学术成就显著,具有创新精神”的专家学者。
金石专家、文物鉴定专家、全形拓传承人、书画篆刻家。
贾文忠
李发景,男,汉族,1938年5月出生,河南洛阳人,洛阳市伊川县青铜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。195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考古学校学习陶器青铜器修补,由青铜器修复技术专家高英先生指教。
1960年入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。同年与考古系的泰斗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生导师严文明、民族考古专家李仰松以及考古专家夏超雄在洛阳市实地考察,其带领的学生有孙秉根、林云、杨虎、杜廼(nai)松、曹者祉等。1962年因三年自然灾害回到洛阳老家。1988年响应国家号召,带领当地百姓制作仿古青铜器,活跃文化市场。
李发景在仿制青铜鸟尊
雷金明,男,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县南午村镇西古头村一个农民家庭,少年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接触到文物修复工作,一干就是40多年。40多年前,他的师父(也是他的姨夫)——刘增堃老先生,用一封电报将正在地里干农活的雷金明叫到身边,学习文物修复。从此,雷金明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。
雷金明在《国家宝藏》节目
第五代部分传承人简介
贾树,贾文忠之子,1987年生于北京,贾氏文物修复之家第三代传人。大学本科学历。
2010年入职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。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,中华木工委学术委员会委员。
贾树
李七乾,李发景之子,1976年11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常峪堡村。洛阳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青铜器制作技艺”传承人,青铜器制作技艺“传统手工艺大师”、“非遗传承师”。河南省铸锻工业协会艺术铸造委员会“行业大工匠”。
李七乾
赵灿省,男,1983年7月生,河南洛阳人。2012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,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,硕士研究生学历。“青铜器制作技艺”非遗传承人,洛阳市非遗协会副会长。洛阳尊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、洛阳铜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、洛阳苗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。一直倡导“艺术品生活化”的路线,把非遗发展定位面向市场、面向生活来做。
赵灿省
徐冰冰,男,汉族,1987年生,河南洛阳人。2011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。并于2011年开始从事青铜器文化产业,从资料采集、数据恢复、模型制作、和范成型、青铜配比、熔铜浇铸、仿古做旧全程参与青铜器复制工作,和广发青铜器团队整理出青铜器复制108道工艺。“青铜器制作技艺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副秘书长,古铜张派第五代传承人。秉承“传承青铜文化,弘扬华夏文明”思想,为中国文化产业而献身。
徐冰冰
徐明明,男,1988年生,河南洛阳人,201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。“青铜器制作技艺”非遗传承人,师承青铜器修复大家李发景先生,古铜张派第五代传承人,潜心研究鼎文化的“中华鼎王”。一直致力于传承“千年古铜艺,失蜡铸铜法”,为让世界看见中国青铜之美而努力奋斗。
徐明明
附:广发青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名录